在黄海之滨的黄河故道入海口,“滨海白首乌”扎根这片沃土已有200年,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它承载着独特的养生价值。在中草药领域,白首乌与人参、灵芝、虫草并称为“四大仙草”。江苏省滨海县作为全国闻名的“白首乌之乡”,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,孕育出品质上乘的白首乌,年产量达1.5万吨以上,占全国白首乌产量的95%。近年来,滨海县邮政分公司与当地合作社创新打造“邮政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从种植、加工到销售全链条发力,推动传统农业向标准化、品牌化转型。
“田间课堂”送技术
6月,正值白首乌养护的关键时期,在滨海县首乌村的田间地头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田间课堂”正在举办。“王大爷,您这片地的土壤湿度再降2个百分点,首乌能长得更壮实!”农技专家手持专业工具,一边测量演示,一边详细讲解土壤配比与酸碱度。“以前都是凭经验种,现在跟着专家学科学养护,心里踏实多了!”首乌村村民李大姐开心地说。
为提升白首乌种植技术水平,滨海邮政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,联合农技专家针对种植、养护短板开展专项帮扶。在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,现代化设备定时运作,首乌藤蔓在科学养护下茁壮成长。
据统计,截至6月底,“田间课堂”累计培训农户600多人次,标准化种植覆盖率大幅提升,首乌平均亩产较之前增长10%以上,邮政的助农举措成效斐然。
统购统销搭平台
曾经,单一的销售渠道让优质的白首乌难以走出乡村。“以前,我们的销路不畅,白首乌卖不上好价格,愁得我整宿睡不好觉!”滨海县陈氏首乌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华文谈起过往的艰难,仍是记忆犹新。如今,他充满底气。“邮政帮我们扩大了销路。从去年10月与邮政合作以来,已为我们助销白首乌30多万元!”
滨海县分公司负责人表示:“农产品流动起来才能产生价值!”为推动白首乌产业发展,该分公司围绕服务乡村振兴“七大行动”,积极为滨海白首乌搭建统购统销平台。线上,充分发挥邮乐平台的优势,将其打造为展示白首乌养生价值的“云端窗口”,助力合作社产品上架销售;线下,通过展销推介、社区团购、积分换购等多种方式,全方位推广白首乌产品。
陈华文的经历便是生动写照。作为“陈氏首乌坊”第四代传人,他联合种植户,组建合作社,积极融入产业链。由于合作社所处位置较为偏远,以往去县城送一趟货来回就要耗费大半天时间。如今,滨海邮政会根据网络订单直接到合作社收寄白首乌,然后通过邮政大网发往全国各地。“与邮政合作后,我们的销售渠道拓宽了,物流渠道也顺畅了。在邮政的帮助下,我们的产品还登上了中国农业网!”陈华文兴奋地说。今年春节期间,通过邮政平台,陈华文的合作社就卖出近5000箱白首乌。截至6月底,滨海邮政已寄递白首乌邮件1万余件。
产品升级拓市场
为提升白首乌的市场竞争力,滨海县分公司积极联合食品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攻坚,成功研发出首乌粉、首乌片、首乌蜜饯等多元化养生产品,让白首乌从初级农产品摇身一变成为养生界的“网红”产品。
在市场推广方面,滨海邮政更是下足功夫。针对年轻群体,推出独立小包装——首乌粉便携装,满足其健身、办公等场景下的养生需求;面向中老年群体,聚焦首乌片传统滋补功效,联动药店开展健康讲座与体验活动,拉动养生消费。
滨海邮政积极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,深化与邮乐平台的合作,大力建设农产品直播电商矩阵,开展社区团购,不断拓展市场空间。一系列“组合拳”的实施,也取得了显著成效。今年以来,滨海邮政累计销售白首乌精深加工产品及其衍生产品50多万元,拓展了产业价值链。
从田间到舌尖,从滞销到畅销,滨海邮政通过“邮政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为白首乌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“金翅膀”,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“金钥匙”。“我们不仅要帮农民把产品卖出去,更要建立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。”滨海县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。下一步,滨海邮政将在金融支持、技术指导和渠道赋能上持续发力,让有着百年历史的白首乌,借助邮政服务的纽带,从滨海田间走进千家万户的养生生活,在黄河故道入海口描绘出一幅产业兴、农民富、乡村美的多彩画卷。